相信有不少人的驾照都是高中毕业时开始考的,有部分人甚至在短短的三个月假期内就拿到了驾照。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3.96亿人,而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数为1325万人。回想20年前,司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个挺光荣的职业,而如今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拥有驾照,其考核难度可以说下降不少。
驾照考核难度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汽车技术的发展。
兵哥家里有个亲戚,如今已经奔七了。在他三十来岁的时候,跑到了香港当一名货车司机。前段时间和这个长辈见面,无意中说起他以前的一次送货经历:“有一次我在雨天拉货,前面的弯比较急,我也刹得比较重,结果整台车就乱甩,打方向也没用。后来我学聪明了,刹车一定要提前踩,而且要踩一下松一下,不然肯定失控。”接着长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并叮嘱我以后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作为过来人,长辈们的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点刹是一种用人工防止车轮抱死的技术,而且难度还挺大的,即便是有着F1车手那般高超的车技,赛场上也会偶尔见到车轮抱死的情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汽车与20年前不能同日而语了。在ABS和EBD系统的帮助下,我们开着轿车或SUV重刹,基本上不会出现失控的现象。
其实我们今天在马路上也能看到一些尾部贴着“ABS”的面包车,这些车型基本上都有着近20年的历史了,可是在当年,他们依旧把“ABS”这项配置当做宣传手段,可见在20年前ABS也不是什么随地都有的配置。而如今,没有标配ESP的车辆已经屈指可数了,盲区监测、车道保持等配置更是下探到部分10万级车型中。
除了驾驶辅助配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汽车发动机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易车网的“高级选车条件”中,“供油方式”一栏赫然写着“化油器”,很多90后驾驶员也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
作为一种机械供油装置,化油器比如今的电喷供油系统“娇气”得多。它无法像电喷系统一样及时地调整混合气的浓度,并且在低温的情况下,启动前还要手动关闭风阻门,以提升混合气浓度;热完车以后还得打开风阻门,降低油耗;年检时还得懂得如何调整供油螺丝……如此复杂的使用体验,对一些不善机械知识的人而言,是很难学会开车的。
如今带有化油器的发动机已经被淘汰干净了,采用电喷系统的车型无需刻意地热车,也不用调整风门,可靠性比化油器高出不少,油耗方面也有很大的降低,这在无形中降低了人们驾驶汽车的难度以及用车成本。
除了汽车技术上的变化,我们今天的开车环境与20年前也有着很大的不同。20年前的私家车不多,尽管道路条件不如现在,但堵车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而当时的政策对百姓买车还是比较鼓励的,在1994年公布的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就指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
现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平均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一些四线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也会发生很严重的堵车。在一线城市里,摇号困难、限行等政策对消费者购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